如果要按照传统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玩家”的态度来看,似乎ThinkPad X1 Nano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纯C口,性能释放也无法让玩家提起兴趣。但是在经过接近两周的使用时间中,我还是充分感受到了X1 Nano极致轻薄的魅力:超级轻带来的便携性质,放在包里完全感觉不出是带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低功耗定制屏幕带来的长续航;整机良好调校带来的风噪极小,完全无感;即便是如此轻薄的产品,在键盘手感上依然保持了不错的水准。机如其名,Nano,小巧、精致、可爱。

也难怪ThinkPad X1 Nano在推出之后的销量流速就一直走高,甚至整个供应都处在一个比较紧俏的状态。超轻薄类的笔记本电脑自然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传统意义上的1kg往往是分水岭。,而ThinkPad X1 Nano则是直接把整机重量做到了907g(5G版937g),追求产品的极致。

我所拿到的这一台,配置表如下

处理器i7 1160G7,四核八线程,基准频率2.1GHz
内存16GB内存,LPDDR4X 4266MHz高频
固态硬盘SN530,2242尺寸,512GB
屏幕2160*1350,450nit亮度,100%sRGB色域,低功耗LowPower
电池42Wh容量
接口双雷电4接口,一个3.5mm耳机口
传感器指纹识别+人脸红外双识别,HPD抵近解锁

一、外观和颜值

ThinkPad X1 Nano的外观仍然是标准的ThinkPad黑色外观,整机大小仅为13寸

A面比较信仰,有专属的ThinkPad X1标志。我拿到的这一台是磨砂质感,手感仍然是经典的类肤材质,当然还是有一点沾指纹的。

B面算是已经升级了窄边框设计,屏占比较高。要知道,ThinkPad 过去受制于商务本的抗跌落测试,因此一直以来在边框上做不到极致的无边框。而ThinkPad X1 Nano则做到了在保持整机能够通过跌落测试的前提下,仍然能够做到窄边框设计,就非常难能可贵了。

屏幕上方集成了摄像头、物理开关、人脸识别的红外设备等。

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ThinkPad X1 Nano所采用的HPD,也就是Human Presence Detection功能,在有人靠近时就会自动点亮笔记本电脑屏幕。这个功能,虽然很多设备都已经配备了,但就我的使用体验来说的话,在X1 Nano上的精准度还是要远远高于其他产品的。

机身的下巴处有一个X1 Nano的标签。

作为小尺寸、主打极致轻薄的笔记本电脑,X1 Nano的键盘手感也很受到关注。

从键盘布局上来说,X1 Nano采用的依然是Think的传统键盘布局。键盘上方有两个扬声器开孔,和底部另外两个扬声器共同组成了ThinkPad X1 Nano的四扬声器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键盘受制于13寸的机身,为非全尺寸键盘,如果从过去的14寸ThinkPad机型切过来,可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值得好评的地方则在于,ThinkPad X1 Nano的键盘键程虽然为1.3mm,能够有明显的感知到键程改变,但是键盘整体的手感和回弹力度并没有任何的妥协。这样的键盘手感在轻薄本当中仍然属于第一梯队。

小红点尽管高度一再降低,这一带采用了全新设计,但是实际使用体验上并没有任何的不适,操控性依然很完美。我不算一个小红点的重度使用爱好者,但是携带ThinkPad X1 Nano,都是不需要携带鼠标的,完全依靠ThinkPad的小红点加三键就足矣胜任。

ThinkPad经典的三键+小红点设计,无需再额外携带鼠标外设,其实和X1 Nano这样的极致轻薄便携的定位非常契合。

左右侧的接口来说,ThinkPad X1 Nano确实比较少,只有左侧两个雷电口和一个3.5mm耳机接口。或许接口少和ThinkPad传统的商务本刻板印象不符合,但是ThinkPad本身的产品线已经有了X1 Carbon这样接口齐全的轻薄商务本,而X1 Nano作为主打极致轻薄和便携的产品,采用纯C口设计并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我在实际使用中,对于开机键并不太满意。开机键放置在机身右侧,但是按压之后的反馈并不是很明确。希望ThinkPad X1 Nano在下一代产品上能够有所改进。

ThinkPad X1 Nano支持180°开合,这也是ThinkPad产品线的老传统了,展开之后的整机仿佛就像是一个飞盘一般,非常纤薄。有了180°开合的设计,每一次打开笔记本电脑时,就不必担心到某一个角度突然卡住。

过去所谓的轻薄本,往往会遇见“笔记本电脑本体很轻薄,电源如同板砖”的情况。但是在ThinkPad X1 Nano上,电源适配器的微型化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标配的45W功率电源适配器,实际大小十分袖珍,一只手就能握住。

当然,略显遗憾的是X1 Nano的电源适配器接线仍然采用了传统的粗线缆。期待之后能够把前段的电源接线也袖珍化。

从整机设计来说,ThinkPad X1 Nano小巧可爱。当年的便当盒ThinkPad,如今到了Nano身上,仍然风韵犹存,只是如今轻薄的Nano已经不想再需要当年便当盒那样的厚度了。

二、性能释放

对于ThinkPad X1 Nano这样的极致轻薄类产品,性能释放其实并非重点。

使用Stress CPU进行测试烤机10分钟,我一直在关注机身的风噪和温度。大约25秒时,风扇才介入工作,且风扇噪音很小。

在这个前提下,ThinkPad X1 Nano能偶维持5分钟的功耗在20W,此后逐渐价格低到15W的水平,而此时的CPU核心温度也仅仅只有66℃左右,远远没有达到极限。

在X1 Nano这类极致轻薄的产品,首先追求风噪低、键盘温度低的前提下,可以说是表现正常。

之前ThinkPad X1 Nano的热管走位还引起了一些人的批评,但在我看来,用户都是结果导向的,实际的散热水平和体验如何才是关键和根本。X1 Nano的风扇介入时间迟,风扇的启停次数少,风噪也基本都是在一个无感的状态下,能做到轻薄本超低压处理器说得过去的性能释放,我认为X1 Nano的散热和性能释放能力没有任何问题。

同时,这一代X1 Nano的产品采用了LPDDR4X 4266MHz的内存,内存的读取、写入、复制性能较高,都能达到或接近60GB以上。

略显遗憾的是X1 Nano受制于机身尺寸,为2242的固态硬盘,因此一定程度上如果用户想要

常规类的轻薄本,实际上主要考察的还是办公的性能表现如何。ThinkPad X1 Nano在PCMark 10现代办公测试中表现良好。特别关注应用程序启动那个分项,这个分项相比之下更能够体现轻薄本日常使用的流畅度。12153分的成绩,甚至不输一些游戏本的成绩。

ThinkPad X1 Nano在日常办公使用上,没有压力,完全能够胜任。

而Office 、PhotoShop这类的应用也不在话下。

屏幕体验

X1 Nano所选用的屏幕分辨率相对来说比较奇特,为2160*1350,16:10的屏幕比例。屏幕的亮度实测可以达到450nit,色域覆盖为100%sRGB。

这个分辨率,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一方面13寸的小尺寸笔记本电脑,比1920*1080分辨率来得要高,清晰度有提高;但是另一方面能够做到和1080P的屏幕原有的缩放习惯不需要大幅度改变,从而提高兼容性。这个屏幕面板,放在13寸上确实是很用心的。

续航体验

作为13寸的轻薄本来说,42Wh就是行业平均的电池容量水平,但是对于其他一些电池容量怪物来说,似乎42Wh的容量还是偏小了。不少人可能会有疑问,42Wh搭配2K屏幕,续航会怎样呢?

通过实测,屏幕亮度设置为200nit,采用了负载较高的PCMark 8进行测试。整机续航能够达到6小时39分钟,是非常突出的表现了。

X1 Nano这块屏幕是2K分辨率、450nit亮度,而且为低功耗面板。因此,在电池42Wh容量的前提下,仍能够达到这样的非常出色的续航。

容易忽视的细节

今年ThinkPad X1 Nano给我使用下来的体验是,在细节处理上,相比于其他机型要好不少。

过去其实也有机型通过红外+ToF的方式实现了人走屏熄、人来自动解锁,但是在ThinkPad X1 Nano上,我能明显感知到Nano的识别精度和准确度非常高,基本每一次都能够完美识别到坐在笔记本电脑前的我,并且主动点亮屏幕,不会出现其他一些机型上需要黑屏、迟钝好几秒钟的情况。

而且,这一次的X1 Nano现代待机Modern Standby也做得非常出色。我基本把X1 Nano放在笔记本电脑里面,并不用刻意关机,大约一个小时之后重新取出来,仍然瞬间点亮屏幕,不需要过去那样狂敲键盘、反复按压开机键仍然没有反应。

细节决定成败。我想ThinkPad X1 Nano这样的细节处理得好,也是高端旗舰本之所以为高端商务本的原因吧。

总结

尽管现在已经是2022年的3月了。但是我依然认为,ThinkPad X1 Nano 2021是一款推荐“买旧”的笔记本电脑。新款2022款的X1 Nano则会转向另一个产品定义,将主打“性能小钢炮”,重量上则没有这一代产品如此极致的设计。

毕竟,放眼整个笔记本电脑市场,实际上能够做到ThinkPad X1 Nano这样900g出头的并不多,而这种极致对于外出便携则大有好处

目前ThinkPad X1 Nano的入门版本,价格已经降低到了7999的级别,比起上市时万元的售价也要亲民了不少。我认为这个价格已经是到了一个非常值得入手的冰点了。

因此,如果说目前真的需要一台满足便携和通勤的笔记本电脑,那么ThinkPad X1 Nano可以说真的很合适了。再总结一下X1 Nano的优点吧:

  • 十一代酷睿处理器超低压,在实际的办公使用中,性能是完全够用的
  • 续航好,中重度使用都能够有超过6小时以上的实际使用续航
  • 900g的重量更加便于携带
  • 风扇介入次数较少,实际体验中感知不到风扇的存在,风噪极小极小

Loadi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