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客气地说,2023年轻薄本市场的参数大战已经到头了。

从2019年华为Matebook 13/14开始的2K QHD分辨率屏幕升级,再到2020年小新Pro13/14/16的性能路线,再到2022年开始Thinkbook14+系列屏幕、性能、扩展性和接口都齐全。甚至在这个过程中,细节体验上的大面积触控板、人脸识别这些技术都已经很完备。

屏幕、性能、扩展性、使用细节,13代酷睿也修好了前一代续航的短板。那接下来你还有什么不满意呢?

笔记本电脑整个市场来说,该买电脑的人在2020-2021年这一波也都该买电脑了,需求不振,厂商在没需求的前提下打价格战也没有意义。下一个换机潮,应该是这一批人换机了——预计2024-2025。

我可以肯定接下来应该会进入一个笔记本电脑的瓶颈期

至于说有什么新突破——

  • 体验上仍然还有很多可以做。

从体验上来说,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和办公使用体验上,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风扇的噪音能不能尽量小,调度的时候能不能做到轻度办公风扇几乎不介入,就算是满载情况下能不能做到风扇噪音不刺耳、不烦人,表面温度控制得能不能更好?

这些体验上甚至是比单纯的50W、60W性能释放比拼数字更有意义的。如何在性能释放好的同时也做好体验,是每一个厂商的必修课。


  • 性能细分了看,厂商层面还有很多可以做。

相比于现在的持续性能释放50W,我个人认为PL2的重要性也很大。PL2决定了瞬时负载,决定了你打开网页、打开应用加载的速度。有些机型虽然PL1持续负载能够稳住,但是PL2不足也会影响性能。性能调校的越精细,实际体验越好。


  • 什么时候AI能够部署到个人电脑上,会带来个人电脑的下一波热潮。

现在的大模型,都是部署到云端,通过订阅制方式提供服务。但是云端服务总会有隐私问题、安全问题。这种助理型的人工智能,会处理你电脑上的众多文档,一定要有一个本地化运行的落地方案,哪怕本地运行的人工智能相对落后、能力弱一些

chatGLM都要求6GB显存容量起步、12GB才比较宽裕,这就把很多RTX 3050 4GB排除在外了;chatGLM也能CPU运行,但是对于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网友反馈10代CPU都跑不动了。

个人电脑未来运行AI,现在看来可能还需要3年时间才能运行我们现在的GPT 3.5级别的AI——这里面会涉及到软件厂商、英特尔愿不愿意推动CPU运行AI、英伟达愿不愿意大幅度提高显存容量。

我个人持乐观态度——英伟达之前的显存提升缓慢,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大容量显存此前只服务于深度学习等专业科研用途。现在有了AI这种这么火的应用场景,需求推动把显存容量作为优先提升的目标,显存大幅度提升应该不是问题

Loadin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